select classname from aClass where classid=13 行业新闻 - 常见问题 - 厦门仪器网 xm17.net|实验仪器|实验台|光谱仪|电子天平|显微镜|离心机-供应-销售-平台

常见问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常见问题

大榭正式成立国家石油化工产品检测实验室联盟工作站

   日前,经国家质检总局同意成立的国家石油化工产品检测实验室联盟大榭工作站正式挂牌,联盟本着“自愿、平等”的原则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宗旨组建。联盟组织协调质检系统内成员实验室的关系,构建全国范围内跨区域的石油化工产品检测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现联盟成员间检测能力互补、技术资源互助、目标市场共享,提升联盟成员检验检测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进检测结果互认,全面增强质检系统石油化工产品检测实验室的社会公信力和品牌竞争力。大榭正式成立国家石油化工产品检测实验室联盟工作站    据了解,该联盟工作站设在了大榭检验检疫局实验室内,这也是该联盟设立的首个工作站,今后大榭石化企业在岛内就可以享受到“国家级”的专业检测服务和技术支持。该联盟工作站的设立,将充分发挥检测服务平台的桥梁作用,加快推进科技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大榭石化产业创新发展。  

“月宫一号”实验室再启程 食物保障全靠BLSS

   5月11日上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著名的“月宫一号”实验室再次启程,开始名为“月宫365计划”的实验。“月宫一号”是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三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该计划将进行为期365天、多人次、更高闭合度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BLSS)综合实验。 5月10日,第一组4名参与实验的志愿者在入舱前宣誓。   “月宫365计划”入舱仪式昨日上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实验室举行。据了解,这并不是“月宫一号”第一次投入使用,2014年5月,北航已经成功完成105天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与上一次不同,此次实验时间更长、人数更多。   “月宫一号”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刘红教授介绍,本次实验为期365天,舱内实验志愿者共有8名,分为2组,设置3班,全天候封闭进行科研、学习、生活等。   记者了解到,此次“月宫365计划”大科学实验,“月宫一号”实验团队将要验证和探索多项深空探测生命保障技术,推动中国航天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是完成世界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国领航的重要契机。   “此次实验目的是,进一步验证和完善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调控技术,并研究该生物系统的可靠性评价方法。”刘红表示,实验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保障人类在月球/火星等地外基地生存所需的技术,在世界上发挥引领该技术发展的作用。   “月宫365计划”是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该类型实验,将为宇航员搭建一个高闭合度的再生生命保障系统。   ■揭秘   【面子】   “月宫一号”啥样?   1个综合舱、2个植物舱,总面积160平方米   “月宫一号”即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实验装置。   “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闭环回路生命保障技术,是未来月球、火星基地等载人深空探测所需的十大关键技术之一。其特点是载人飞行器进入外太空后,可不再需要或很少需要地面物质支持,氧气、水和食物在系统内通过生物技术实现再生,航天员可长期在站内工作和生活,使长期载人航天和行星探测成为可能。   如此“高大上”“高精尖”的设备长啥样?“月宫一号”由1个综合舱和2个植物舱组成,总面积160平方米,总体积500立方米。综合舱包括居住间、人员交流和工作间、洗漱间、废物处理和昆虫间。每个植物舱分隔为2个植物间,可根据不同植物生长需要独立控制环境条件。   “月宫一号”可实现航天员在太空长期生活,是可与地球媲美的“微型生物圈”。   【里子】   志愿者忙什么?   有人种植、做饭,有人管固废、尿液等处理   此次“月宫365”实验将验证和探索多项深空探测生命保障技术。实验长达365天,舱内志愿者共8名,分两组,每组两男两女,两博两硕,设置3班。1组值第一班,持续时间60天,2组值第二班,持续时间200天,1组再值第三班,持续时间105天。   首批四位入舱志愿者是刘慧、刘佃磊、胡静斐、高寒。其中,刘慧是舰长,负责统筹舱内所有工作,植物舱II种植、管理,做饭;刘佃磊是副舰长,负责固废处理,尿液等废水处理,秸秆粉碎,小麦脱粒等,黄粉虫和蘑菇的养殖维护;高寒负责植物舱I种植及维护;胡静斐协助高寒完成植物舱I种植和维护,负责舱内物品管理等。   除工作外,据媒体报道,志愿者可打电话可上网,还准备了象棋和动感单车供娱乐健身。   【肚子】   志愿者吃什么?   通过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现自给自足   通过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BLSS),载人飞行器进入太空后可不再需要或很少需要地面物质支持。也就是说,志愿者在密闭空间中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2014年首次试验中,团队栽培筛选出5种粮食作物、15种蔬菜作物、1种水果。利用植物不可食生物量(发酵处理秸秆)培养黄粉虫提供部分动物蛋白。   志愿者收获粮食、蔬菜、水果和黄粉虫,在系统中加工并食用,而不可食用生物量与人的粪便及食物残渣等废物,采用生物技术处理制备类土壤基质循环用于植物栽培。   与首次实验相比,此次种植的蔬菜、水果等增至30多个品种,包括茄子、西红柿、蘑菇、草莓等。   曾参与首次实验的志愿者、北航博士生董琛说,“这次温湿度控制系统更加精准,光源设置也更加人性化,闭合度预计高达98%,比3年前高出一个百分点。”   ■探访   饮食严格计算肯定不饿肚子   昨日中午,新京报记者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校区南门往里走百余米,便是“月宫一号”。“月宫一号”一层楼高,白色外墙配着蓝色拱形屋顶,入口上方挂有“月宫一号”字样,十分醒目。   从“月宫一号”正门进入,首先看到的是两个植物舱。舱高3米多,舱内亮着粉色彩灯,两侧整齐摆放着植物。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月宫一号”科研团队队员介绍,植物舱内通过无土栽培,育有各种植物。除小麦等粮食作物外,还有蔬菜和水果。   植物舱门外贴有封条,舱外有科研团队队员值班,实时监测数据。据正在值班的同学介绍,在这两个植物舱后面还有一个综合舱与之相通。   据了解,该科研团队共有30多名成员,包含刘红等4名教授。昨日,刘慧、高寒等4人作为首批入舱志愿者正式进入月宫一号实验舱。“他们在舱内的饮食都是经过严格计算的,但肯定不会饿肚子。”舱外一科研队员说道。   记者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传部获悉,目前,第二组志愿者正在做准备工作。 

拟资3600万,青海省科技厅着重建设重点实验室

   为加强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青海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青海省6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开展了三年全面评估和年度单项绩效评估工作。    经评估,确定优秀重点实验室13个,合格重点实验室47个,不合格重点实验室4个,自动退出实验室序列2个,整合重点实验室1个,评估后青海省共有省级重点实验室为61个。   依据《青海省重点实验室评估办法》,专家组重点围绕实验室建设管理、仪器设备运行和共享、科技创新能力、研究水平与科研产出、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共享交流与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省级重点实验室三年全面评估总体上积极面向青海科技发展需求,加强合作研究和协同创新,认真实施“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年度单项评估根据各重点实验室2016年度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课题、科研产出、人才培养和引进、开放合作与成果转化等四个单项进行了年度绩效评估,29个重点实验室获得年度单项评估优秀。按照优胜劣汰、滚动支持的原则,对评估为优秀的实验室加大支持力度,2017年拟资助经费共计3600万元。   通过三年全面和年度单项评估,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总体科研水平大幅提升,人才结构显著优化,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开放交流更加活跃,逐步成为组织开展高水平研究、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中国表面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唯一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烟台

   近日获悉,“聚合物表面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日前正式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认定,落户烟台开发区,成为目前中国表面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    “聚合物表面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依托万华化学集团,联合复旦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联合共建。该实验室将围绕建筑、金属制品、木器、纺织等行业对高性能环保型涂料等表面材料的需求,建设聚合物表面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平台,开展相关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等,并制订重要技术标准。    与此同时,该实验室还将培养行业顶尖人才,建立国家工程实验室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和常态化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解决行业发展重大技术问题。    据悉,聚合物表面材料是指涂覆于物体表面,起装饰、保护、粘接等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如涂料、胶粘剂、人造革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聚合物表面材料生产和消费国。    根据规划,该实验室运行后,将开发多种环保高性能材料、特殊助剂等,为聚合物表面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中国从表面材料大国向强国转变。    山东烟台是中国北方著名工业城市,2016年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排名中国第8位,拥有万华、通用东岳、中集来福士等一批现代企业,其中万华化学是目前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聚氨酯供应商和全球异氰酸酯行业的领军企业。    

清华大学成立我国首个工业烟气污染控制领域国家实验室

   日前,国家发改委正式公示了2016年度环境保护和社会治安防控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拟确定名单,共有14个环境保护领域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入围,这也是国家发改委首次在环保领域设立国家级工程实验室。4月11日上午,国家在工业烟气污染控制领域布局的“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清华大学主楼启动成立。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娄晶、科技部社发司副司长田保国、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党委书记张利华等出席成立仪式。    出席仪式的代表主要来自共建单位及各行业烟气治理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以及相关部委和各行业学会代表。娄晶、田保国、薛其坤、张利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郝吉明院士出席启动仪式,并共同为工程实验室揭牌。    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于2016年10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由教育部组织实施,清华大学联合国内优势科研单位及各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建设。共建单位包括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科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7家常务理事单位,以及12家理事单位。    实验室围绕提升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化工、电力等5大行业烟气多污染物治理技术水平的迫切需求,建设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研究平台,包括了细颗粒物高效净化、脱硝及催化剂资源化、劣质煤排放与硫资源化、重金属联合控制技术、工业烟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净化、技术集成优化与大数据和烟气多污染物分析测试等7大创新平台。实验室的建设将打造“产-学-研-用”完备的技术创新链,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和推广应用,为各类工业污染源烟气深度减排提供技术支撑,为改善我国区域空气质量做出贡献。    成立仪式前还召开了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首届理事会,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担任理事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和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党委书记张利华担任副理事长。理事会选举郝吉明为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选举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俊华为实验室主任。

英生物银行:首批5万个样本基因测序今年年底完成

   英国生物银行日前宣布,它将与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GSK)和美国再生元制药公司(RGC)合作,对该银行拥有的50万名志愿参与者样本进行基因测序;首批5万个样本的基因测序将于今年年底完成。    基因证据能够提供各种基因和疾病之间的清晰联系,因而近年来为科学发现和药物开发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目前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各种潜在药物,90%都不能够证实其必需的效率和安全性,因而未能进入患者使用阶段,失败原因大多在于未能完全理解药物生物靶区和人类疾病之间的联系。而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利用人类基因证据,能大大提高药物开发的成功率。   英国生物银行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健康资源。十多年来,英国政府和慈善药物研究基金已对其投资了2亿英镑,采集了50万名志愿者信息和样品,且保证并不能利用提供给研究人员的数据来确定这些人的身份。此次合作的初始资金由RGC和GSK共同投入,计划在2017年年底之前对首批5万个样品进行基因测序。预计未来完成全部50万名志愿者样本的测序将耗资1.5亿英镑,历时3年—5年。GSK和RGC对所产生的基因测序数据拥有9个月的排他期使用权,之后这些数据将被归入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最终将对更多科学家和科技组织开放;所有的研究发现同样也将提交给同行审议的期刊发表。   英国生物银行首席调查员、牛津大学医学与流行病学教授罗里·科林斯表示:“期待该计划能够开启快速生产各种新药物之门,也使英国生物银行能为那些与健康相关的研究提供更多帮助。”GSK负责研发工作的总裁帕特里克服·瓦伦斯说:“人类基因组学发展使我们对人类生物学的理解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正处在药物发现的新时代。通过与RGC合作,我们能够丰富这一资源并为类似GSK这样的公司开发新药物提供潜在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