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classname from aClass where classid=3 行业新闻 - 动态 - 厦门仪器网 xm17.net|实验仪器|实验台|光谱仪|电子天平|显微镜|离心机-供应-销售-平台

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动态

投资总需求4.3万亿,环保产业营收有望突破2万亿

  最近几年,受益于国家利好政策的扶持和拉动,我国环保产业以及环保市场需求整体呈现出飞跃式发展态势。按照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研究数据,2017年全国环保产业营收约1.35万亿,到2020年,这一数据将会攀升至2万亿元。   不久前,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要求将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标志性战役”作为侧重点,确保在3年时间见效。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预测,七大标志性战役和土壤污染防治的投资总需求约4.3万亿。   按照中央层面的规划,今年将启动新一轮的中央环保督察,并将国务院部分机构和中央企业纳入督查范围,再利用4年时间完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和“回头看”工作。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报告指出:“中央环保督察深入推进,环境监管力度明显加强,政策、执法环境极大地推动了环保产业潜在市场向现实市场转化,有效释放了环保产业的市场空间。”   从2015年至2018年的三年时间里,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约达16%,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尤其是从2017年下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市场流动性短缺的形势下,环保产业仍保持较高增速和一定的利润水平,整体发展势态良好。   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研究,我国环保产业的集聚化趋势凸显,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主要体现在,营收1亿元以上的企业,占比11.6%,贡献了90%的营收和利润;水、大气、固废、环境监测4大领域汇集了90%的环保企业和95%的营收和利润;东部地区环保企业的营收占比高达62.1%。   2019年1月1日,《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启动实施;1月底,《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出台;近日,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暨试点工作启动……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正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综上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未来环保产业发展仍旧存在极其旺盛的需求。其中,蓝天保卫战投资需求约为10178亿元;碧水保卫战投资需求约为1.8万亿;净土保卫战投资需求约为6600亿;环境监测设备销售增速大约在25%左右,市场空间超过1000亿元。

利用废油炒火锅底料?地沟油检测仪把好品质关

   近日,成都某餐饮企业利用回收的废油炒制火锅底料供消费者使用,被有关监管部门罚没共计440余万元。与此同时,相关涉事人员被批准逮捕,以及被采取司法强制措施。那么,如何有效地阻止地沟油流向人们餐桌呢?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地沟油的违法行为,同时借助专业的食用油分析仪器严格把关;另一方面餐饮行业要严以律己等等。    火锅,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也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当下,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都能随处可见火锅店的“身影”。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火锅食品质量安全与人们休戚相关。而某企业利用废弃油脂生产火锅底料,并销售给部分火锅店。火锅店使用废弃火锅油生产火锅底料无疑对餐食的食用安全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众所周知,废弃油脂通过回收、制作被制成“地沟油”。“地沟油”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是是一种品质极差,极不卫生的非食用油。另外,废弃油脂大多都已是工业加工物,原料再度粗加工制成地沟油,属于过度加工产品。日前,法国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吃过度加工食品可能会增加早期死亡的风险。综上,长时间食用“地沟油”,它会破坏人们的消化道黏膜,或引起食物中毒,更甚者增加致癌、早期死亡的风险。   不可否定,地沟油流向人们的餐桌,长期食用,对人身安全危害较大。那么,该如何有效地防止地沟油流向人们餐桌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曾发布《关于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明确指出,如发现餐饮服务单位采购的食用油脂来源不明,或者采购和使用“地沟油”的,要根据相关规定依法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且追究企业刑事责任。   除此之外,卫生部出台了《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针对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制作加工食品的最高可处10万元罚款。另外,发改委等部门从源头入手,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不仅推动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同时还很好地阻止了废弃油脂制成“地沟油”回流餐桌。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市面上的食用油,不排除存在质量安全问题。有关部门还要加强市场食用油的监管,通过专业的食品检测仪器把好品质关。据笔者了解,目前,市面上推出了地沟油检测仪、地沟油快速电导率仪以及食用油分析仪等,都可用于食用油品质的测定。这些检测仪器通过对油中的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b1、苯并芘、重金属污染物等含量是否超标,判定油的品质。   当然,除了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制售地沟油行为以及加强食用油抽检工作,餐饮企业要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严格律己,同时选择正规渠道采购食用油。莫要为了蝇头小利,节约火锅制作成本,利用回收的废油炒制火锅底料供食客使用。一旦被发现,相关餐饮企业不仅受到应有的处罚,还对公司的形象、信誉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毋庸置疑,地沟油一旦流入人们餐桌,对人体危害较大。为此,无论是有关监管部门,还是餐饮业,需要同心协力,共同防止问题食用油流向人们餐桌,保证火锅餐食品质安全,让人们吃得放心!

“巨型城市内涝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验收

2019年1月中旬,“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巨型城市内涝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在京通过了由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验收。   该项目针对我国高度城市化地区城市建筑物密集的特点,围绕城市内涝形成机理不明、降水预报精度不高、预见期较短等问题,依托天河内涝监测试验基地和中山大学南校园城市内涝监测试验基地,开展了城市内涝过程观测实验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内涝的形成机理研究。   同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多普勒雷达的定量降水估测方法以及城市内涝预报方法,提出了以类网格产流计算和道路汇流为核心的精细化城市内涝模型,实现了对城市内涝过程的精细化模拟和预报,使内涝预警从单指标向多指标转变,提高了城市强降雨定量估算与预报的精度和预见期。   项目开发了城市内涝监测预报预警示范系统,实现了对城市内涝全过程实时监测和预报预警的业务应用。成果在广州市天河区降雨预报中得到应用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山寨牛奶进价20卖50 仪器遏制假货泛滥

 据新华网报道,春节长假期间,一批假冒伪劣牛奶在北方农村大量销售。这些名称、包装与正品牛奶打着擦边球的山寨奶,实际为风味饮料。其中,更是有部分生产厂家连生产饮料的资质都不具备。不合格的风味饮料究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此类潜伏于老人与孩子身边的安全隐患究竟该如何发现并根除?毫无疑问,仪器设备大显身手的时刻到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风味饮料。风味饮料,是经加工制成的饮料,往往含有食用香精、糖、甜味剂、酸味剂等物质。而牛奶则由水、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组成,含有丰富矿物质、钙、铁、锌等。如此一来,两者之间的营养价值高下立判。另外,新闻中部分山寨牛奶的包装上还印有“高钙”、“无蔗糖”的字样。作为用牛奶包装的风味饮料,“高钙”涉嫌欺骗消费者,“无蔗糖”更是将直接威胁到糖尿病患者、老年人以及孩童的身体健康。   据了解,饮品中钙含量的检测方法有原子吸收法,其样品前处理方法分为湿法消解与干法消解两种,主要用到的仪器设备有马弗炉、原子吸收光谱等。而糖类因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等特点,在检测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糖类测定方法有氧化还原滴定法、比色法等,此类方法主要在于测定糖分总量。另外,我们所熟知的气相色谱法可针对性检测不同糖类,却碍于糖难以气化,因此在采用该方法检测前需对样品进行衍生化处理。除此之外,配备有紫外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也可用于风味饮料中含糖量的检测。   其次,我们该了解的便是风味饮料中甜味剂、酸味剂等食品添加剂情况。目前,国内所存在的添加剂违法使用情况可分为使用未经国家批准使用或禁用的添加剂品种、添加剂使用超出规定用量、添加剂使用超出规定范围、使用工业级代替食品级的添加剂四种。至于山寨牛奶中的添加使用是否存在违法现象,还需检测后才能知晓。而甜味剂、酸味剂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液质联用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多种。其中,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检测技术,还可用于风味饮料中食品添加剂的检测。   最后,要来谈谈的便是包装问题。牛奶包装的检测主要分未阻隔性能检测、包装强度检测、密封性能检测、耐冲击性能检测、厚度测量等多个项目,用到的仪器设备有气体透过率测试仪、拉力试验机、密封试验仪、落镖冲击试验仪、测厚仪等。   另外,新闻中还提到,人们愿意购买山寨牛奶的重要原因为其包装礼盒看起来“高大上”,并且价格比正品更便宜。但在因贪图小便宜而购买山寨牛奶时,我们更应想到是这些“劣币驱良币”、不规范生产的商品,是否真正地对我们的健康、生活有益。

深加工食品影响健康?添加剂检测是关键

  近日,法新社报道了一项关于食用深加工食品和死亡风险存在的联系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深加工食品的消费量增加,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死亡率的上升。   据了解,此次研究一共花了7年的时间,志愿者多达4.5万名,而最后得到的结果显示,饮食习惯中,深加工食品比例每增加10%,死亡率就会增加15%。当然需要一提的是,这项结果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其中涉及到志愿者填写的自我报告真实性,以及饮食习惯中涉及到的社会阶层差距,但不可否认,这项结果同样存在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事实上,深加工食品被质疑与死亡率上升有直接联系的原因在于其重糖、重盐、重脂肪的特点以及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状。而众所周知,添加剂在各国的饮食中普遍存在,换言之,不仅仅是深加工食品,许多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的食物,都与身体健康直接挂钩。   那么面对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为了确保居民饮食健康,居民及有关机构又该注意什么呢?   对于有关机构来说,面对食品添加剂,添加剂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我国,食品添加剂指的是能改善食品品质及色、香、味或者防腐、保鲜、加工工艺中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或人工合成或天然的物质。许多时候,食品添加剂具有保持食品营养、满足特殊人群味觉需求的作用,所以不能一味的否定这种物质;同时,食品添加剂也不同于违法添加物,两者存在本质的不同。   因此,对于食品类相关的添加剂检测,涉嫌到“种类是否合法”以及“量是否合适”两个层面,像先前众多知名牛奶品牌添加三聚氰胺就是违法使用添加剂的情况,而之前某品牌冰棍过量使用糖精调味则是属于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情况。   而想要较好的完成添加剂检测工作,定性和定量是两个重要的环节。简单的说,就是先要知道用了什么,再确定其中的含量。这个过程中,根据可能存在的添加剂种类的不同,使用的仪器及方法也非常多,这里小编就以气质联用仪为例做个简单的说明。气质联用仪是一种将气相色谱独特的分离能力与质谱独到的分析能力相结合的科研仪器,其特点是能有效的定性定量分析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而这个特点使得其在食品添加剂检测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完成大部分添加剂的检测工作,帮助工作者完成食品安全的考量。   当然,在许多场合,添加剂检测是一个针对性较强的工作,并且对于检测的速度具有一定的要求。针对这个情况,大量具有针对性的仪器也接踵而至,像针对三聚氰胺检测的三聚氰胺检测仪,针对甜蜜素使用的甜蜜素快检仪……   除了有关机构的检测工作外,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同样重要。一般来说,及时有有关机构把关,能够保护到的范围也有限,想要保证食品的安全,很重要的一点是避免购买没有保障的食品。具体来说,居民应该避免购买三无产品,选择有营业执照的场所购买食品,避免食用过期食品。此外,还需要注意食品的摄入量,最好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建立一个合适的饮食指标,避免由于饮食习惯产生大量摄入食品添加剂的情况。   结语:事实上,深加工食品的食用与死亡率关系的背后,还牵涉到了许多社会问题,其中的内容很难通过几句话解释清楚。小编觉得,每个人都只有一具身体,保持健康只能通过自己来完成,或许我们没有能力确保每餐都面面俱到,但有时候,减少一次外卖,为自己准备一份便当可能就是健康生活的开始。

新年新篇章 生命科学新成果

 近两年,生命科学市场大热。科学仪器领域的商业巨头们为了迅速进入这一壁垒高耸的细分领域,纷纷开始了兼并整合的业务拓展方向。据有效数据显示,2017年生命科学领域一共发生了12起企业并购案。其中,铂金埃尔默在年初就将印度最大的体外诊断试剂、工具和仪器供应商TulipDiagnostics收归麾下。尤其是对EUROIMMUN的收购更是让铂金埃尔默在中国的收入几乎翻倍。同年,岛津也收购了临床同位素标记企业AlsaChim。生命科学市场的火热可见一斑。    全球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公司发布的《2018全球生命科学展望》(2018GlobalLifeScienceOutlook)指出,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生命科学行业将继续走上一条变革性的技术之旅,与此同时,生物技术领域也将迎来快速的发展模式。那么2018年,生命科学领域又有哪些新成果呢?   Luminex系统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上新应用   运用LuminexxMAP技术进行临床诊断和基础研究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美迪西拥有的流式CBA、MSD、Luminex系统等高端技术平台可以全面进行各种singleplex或multiplex多形式的细胞因子检测和生物标志物检测。Luminex200系统主要用于体外检测,该系统专门用于进行多种基于xMAP技术的实验室测试,检测xMAP微球表面的生物分子反应,可以同时对单个测试样本中的多达100个分析物进行分析。   Luminex液态芯片技术与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技术一样同属发光类技术之一,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广等优点,同时又由于其独特的检测原理,液态芯片具备了其他发光类技术所不具备的高通量检测能力,代表了临床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应用趋势。随着液态芯片肿瘤标志物检测试剂获得市场准入,逐渐进入临床实验室和各大体检机构,其强大的检测能力和高质量的检测数据迅速引起了国内临床检验界的广泛关注。   CRISPR-Cas9技术实现SIRT6基因全敲除   对于小鼠,SIRT6被认为是一种长寿蛋白,负责调控许多在衰老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因素,包括基因组稳定性、炎症和代谢。   2018年3月,《Genes&Development》期刊上的一篇文章显示,人类SIRT6的失活突变会导致胚胎干细胞基因的过度表达,导致畸形发育和严重的大脑缺陷,最终引发胚胎死亡。这些发现表明,SIRT6或许还参与胚胎发育,这应该与它在衰老中的作用分开考虑。   在这项新研究中,中国团队发现SIRT6基因突变的动物出生时比对照组小得多,其基因表达、形态学特征更接近于一个典型的3个月大的胎儿,而不是怀孕6个月后出生的足月小动物。   垃圾DNA”或是胚胎发育的关键   2018年6月21日,在题为“ALINE1-NucleolinPartnershipRegulatesEarlyDevelopmentandESCIdentity”的研究中,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们证实,一种长期被认为是“基因垃圾”、“有害寄生虫”的“跳跃基因”实际上是胚胎发育第一阶段的关键调节因子。   跳跃基因又被称为转座子。经过一系列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在进化过程中,一些转座子在基因组中留下了成百上千的拷贝。虽然大多数这些“偷渡者”(stowaways)被认为是惰性的、不活跃的,但也有一些会通过“改变或破坏细胞的正常基因程序”来制造破坏,并与一些疾病(如某些癌症)相关。   多维基因组学大数据指导下的继发胶质母细胞瘤精准治疗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成人颅内恶性肿瘤,致残致死率高。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sGBM)恶性进展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尚无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江涛团队一直致力于脑胶质瘤恶性进展方面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并于2018年联合香港科技大学王吉光团队和北京师范大学樊小龙团队,首次证实MET基因系列变异是驱动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关键机制;首次在基因变异全景图的广度提出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克隆进化模型;并研发高效通过血脑屏障、高特异性MET单靶点抑制剂PLB-1001,完成I期临床试验,开辟了从融合基因角度研究脑胶质瘤恶性进展机制的新领域,充分体现了“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研究思路和理念。   生命科学是真正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物科学技术。近年来,随着大科学、大数据、大合作时代的加速到来,生命科学的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篇章。一系列新成果的发布,都将帮助人类更好的理解生命体的复杂构造。近年来,生命科学的发展大为火热,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生命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感受生命的奇特魅力。